2024年7月,上海市黄浦区检察院检察官与金店员工交流反洗钱法律问题。
2022年的一个下午,几名公安干警带着一摞案卷找到我,这是一起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案件的发生,致使12家金店的银行账户被冻结,3153万元非法资金在市场里暗流涌动。
随着办案的深入,我发现这种新型洗钱手段正形成完整产业链:电诈资金通过黄金交易洗白后,低价抛售兑换成虚拟货币跨境转移,短短半年时间,类似案件激增至100余起,黄金市场沦为犯罪分子的“自动取款机”。
当时我院已批捕5名犯罪嫌疑人,但我深知单纯就案办案,此类案件还会再次发生,我院决定向辖区内的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制发检察建议。检察建议不是检察机关单向发声,而是多方参与的共治合意。为确保所提建议精准可行,我们走金店、进协会,问员工、询顾客、访专家。
“检察官,我开门做生意,总不能拦着客人买黄金吧?”店员抱怨难辨正常客户与洗钱者,行业协会担心流失潜在客户群,公安机关苦于缺乏预警机制……“防风险”和“保营收”这对原本形同孪生的短语,此刻却站在了天平的两端,稍有不慎就会失衡。
经研判,我院决定向涉案金店制发检察建议,将其作为观察行业问题的窗口和精准治理的锚点,动态跟踪执行成效、提炼经验、修正偏差。通过总结既往案例,参考相关管理办法,在兼顾交易便利与风险防范的基础上,我院在制发的检察建议中列出5种有洗钱风险特征的交易形式,划出现金交易和非现金交易的金额警戒线,并提出身份核验必严、交易目的必查、信息记录必全、可疑情况必报的“四必”监管体系,旨在实现每笔交易可追溯。
但当我们把这份检察建议摆在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的会议桌上时,“达到这个金额就要核验身份?现在年轻人结婚买三金都不止这个数。”某金店负责人表示不解。我调出前期调研数据说:“过去一年绝大多数涉案交易都在这个区间。我们不是要阻碍正常消费,而是给依法经营加把安全锁。”最终,检察建议得到理解与支持。第二天,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即书面回复全部接受建议内容。
如今,反洗钱警示标语牌醒目竖立在辖区内每一家金店里、反洗钱培训也已成为该行业员工入职培训的标配。一次,根据金店提供的线索,公安机关当场抓获3名犯罪嫌疑人,并通过追查抓获2人,拦截被骗资金186万元;先后审查大额购金交易410笔共计1.2亿余元。自2024年7月制发检察建议以来,涉案人数大幅下降。
回看办理这起案件的过程,我逐渐理解了高质效办案的要义——法治既有斩断犯罪链条的雷霆之力,又有编织民生护甲的独特匠心。我们不仅是犯罪的追诉者,更是社会治理的工程师,以法治为刻刀,在时代画卷上雕琢安全与发展的平衡之美。
扫码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