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就将开赛,目前赛事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就绪。
赛事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就绪
在北京亦庄的智慧电竞园区,记者看到所有的参赛队伍已经集结,他们是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宁夏等地的20家机器人团队。此前,参赛队伍已经完成了路测和排位赛。
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 李全:我们对各机器人团队在后勤保障、在日常训练、在加强相关技术参数的适应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强化,赛事各项准备工作目前已基本就绪,也特别期待参赛的各位运动员和参赛的机器人战队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明天,总台体育频道以及央视新闻、央视体育、央视财经等多个新媒体平台将会对赛事进行转播,观众也可在沿线观看比赛情况。大赛还吸引了境内外超过200家媒体700多名记者参与报道,共有29个国家89位外交官会在现场观看机器人表演和秀场活动。
揭秘赛道设计
机器人半马赛道藏这些玄机
关于此次比赛的赛道设计,主办方颇费了一番功夫,既有网红打卡地、产业集聚地,又包含了丰富的地形设计,供不同参赛队在这里展示技术成果和方案。
此次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的赛道起点,设在南海子公园一期南门,终点为通明湖信息城,全长超21公里。机器人将陆续途经南海子公园、泡桐大道、文博大桥、通明湖公园等北京经开区的标志性点位。比如泡桐大道,1000多棵泡桐树,淡紫色的花朵将整个街道装点得如梦如幻。这不仅是一条展示人文和自然风光的赛道,更是见证了地区科技与产业发展的赛道。
比赛的地形环境丰富多样,包含平地与坡道,最大坡度≤9°。赛道虽整体平顺,但对机器人而言,每一处起伏都是对其稳定性和动力系统的考验。
线路中,共设有6个左转道与8个右转道,转弯角度≥90°,这要求机器人具备精准的路径规划和灵活的转向能力。值得一提的是,终点前还设置了1.5公里的直道,在经过漫长赛程后,这段直道将成为机器人全力冲刺的舞台。
刘慈欣:人形机器人应用前景广泛
在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开跑前夕,科幻小说《三体》《流浪地球》的作者刘慈欣接受了总台记者专访,他表示,这一赛事为大家提供一个了解机器人前沿科技发展的重要机会,随着科技水平不断发展,人形机器人一定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科幻作家 刘慈欣:机器人马拉松我觉得它更多的是一个展示,机器人跑步就是表现它很平衡地跑步移动的功能,就像春晚上那些跳秧歌的机器人一样,会向我们大众展示机器人目前的面貌,它的身形也很有用,你比如现在我觉得十分有用的,拥有巨大市场的看护机器人,能照顾老人照顾病人,家务机器人能够做家务。
刘慈欣坦言,目前的人形机器人尚未达到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但是智能化发展的趋势,让机器人发展未来可期。
科幻作家 刘慈欣:具身机器人发展的终极目标可能就是造出来那种,把它和真人完全分辨不出来的那样的机器人。这个技术一旦出现,对社会的影响可能是颠覆性的,当你真的没办法分辨一个机器人和一个真人,你从智力上、从它的外形上,你完全没法分辨,这个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认为确实即便科幻小说也很难想象。
(总台记者 王胜东 高雪 张河运 赵晨 邓煜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