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一季度工业对宏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6.3% 工业经济良好开局 “压舱石”作用持续发挥

发稿时间:2025-04-19 04:18:00 作者:贾骥业 来源: 中国青年报

  6.5%!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了今年一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速,这比去年四季度和去年全年分别加快了0.8个百分点和0.7个百分点。这项超预期的增长,直接反映出我国工业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季度,工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6.3%,‘压舱石’作用持续发挥。”在国新办4月1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介绍,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工信部积极会同各地区、各部门从头抓紧、靠前发力,推动我国工业经济在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为完成全年经济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谢少锋提到,今年多地召开了“新春第一会”,在强化政策支持、推动项目落地、促进供需对接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重点地区拉动作用突出,挑大梁的作用充分发挥。官方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31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部实现了正增长。其中,浙江、福建、江苏、山东等多个工业大省的增速超过8%;湖北、河南等工业大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增幅达到两位数;烟台、大连等工业大市工业增速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同时,一季度,我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拉动了整体工业生产增长3.5个百分点,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其中,在“两重”“两新”等政策的支持下,电子、汽车、电气机械器材行业增加值实现了10%以上增长;原材料制造业的效益明显改善,前两个月的利润同比增长15.3%。

  “主要指标稳中有进、重点行业稳中提质、大省大市稳中向好。当前,我国工业经济运行保持向好的发展态势,我们有能力、有底气、有信心应对各种复杂的局面。”谢少锋总结说。

  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是发布会上的热点话题。今年以来,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火爆“出圈”,激发了全社会的应用热情和创新活力。“制造业是人工智能技术产品落地应用的重要领域。”谢少锋介绍。

  一组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培育了400余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围绕《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我国累计制定了40余项行业关键标准和10余项国际标准。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正在持续优化。

  谢少锋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大模型等AI技术已经在电子、原材料、消费品等行业快速落地。据介绍,工信部正持续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活动,通过打造线上线下平台,推动供需企业精准对接,引导行业智能化转型。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规模广泛应用。谢少锋表示,下一步,工信部门将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一手抓供给,组织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揭榜挂帅”攻关,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的研发布局,加快建设工业领域高质量的数据集;一手抓应用,推动制造业的全流程、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智能升级,加快下一步超级智能终端的产业化、商业化进程。其中,他特别提到要“建生态”。

  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值得关注。谢少锋在发布会上提到,一季度,我国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增强,经营效益平稳增长,展现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韧性和活力,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平稳起步。

  近期,聚焦中小企业的痛点和难点,工信部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有效支持了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具体来看,工信部推动修订了《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进一步明确款项支付的时限,加大违法处罚的力度;进一步完善了中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新上线的“找模型”板块,加强个性化、精准化服务;组织对10余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行具体画像、全面评估,帮助企业融资增信,还对31个省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情况进行了量化评价,引导地方加大梯度培育和服务的力度。

  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全球贸易体系和规则被严重损害。但谢少锋在发布会上表示,我国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工业经济的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经济高质量稳定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并将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注入确定性,“我们有信心、有底气克服眼前的困难”。

  本报北京4月18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4月19日 02版

责任编辑:刘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