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12名“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他们是全军部队坚决听党指挥、强化使命担当、埋头苦干实干、狠抓工作落实,奋力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
即日起,本报开设“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风采”栏目,讲述他们铁心向党、奋斗强军,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的故事,集中反映人民军队铸牢政治忠诚、打好攻坚之战,在革命性锻造中奋力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昂扬风貌。敬请关注!
——————————
夏日高原上,海拔近3000米的演兵场内硝烟弥漫。担负穿插任务的陆军某合成旅某步兵分队突遇“敌”装甲分队。营长张灿灿沉着应对,指挥数架无人机从山后飞出,投掷烟雾弹掩护,同时实施电磁干扰,引导迫击炮火力打击。
很快,步兵分队便成功打开通道。多型无人装备与步兵分队密切配合,完成了一场“战味儿”十足的战术演练。
23年从军生涯中,张灿灿始终扎根在西部高原,已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风雪“探路者”。他皮肤黝黑,身形精瘦,在高原一线凭借一股闯劲儿,从未停下冲锋的步伐。
23年前,当从小怀揣“从军梦”的张灿灿来到赫赫有名的红军连队“夜老虎连”时,班长就告诉他,作为红军传人“要敢于攻坚克难、较真碰硬”。从那时起,做个能攻坚克难、无愧于“红军传人”的好兵就成了张灿灿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没有什么能阻挡张灿灿。身体素质落后,他就背上10公斤重的沙背心,经常天不亮就开始体能训练。为了提高攀爬成绩,他连续攀爬高板墙50次,手套被磨破,掌心的血痂和木刺粘在一起。
凭借出色的成绩,张灿灿荣立二等功,被保送入学提干。学成归来的张灿灿从战斗员变身指挥员,转头又向新的带兵之路冲锋。
他坚信“带兵人的威信是靠本事挣来的”,这些年他学装备、研战法,全营的武器装备样样精通,考核成绩稳居全旅军官前列。
2017年部队改革重塑后,张灿灿所在单位改编为合成旅,编制结构、装备配置、作战能力、协同方式、训练要求都与以往不同。张灿灿又主动带领官兵研究新战法,把步兵、火力、通信等专业教材翻得卷了边,最终在实兵演习中实现多兵种高效顺畅指挥。
去年年初,新的《陆军军事训练大纲》发布后不久,张灿灿便接到命令,带队赴某地完成课目示范教学。40天时间里,他一天未歇,白天带领战友练习迫击炮架设、瞄准和装填,晚上模拟战场环境修改脚本直到深夜,第二天再带着新的问题到训练场验证。
40天过去,新课目顺利实现了组训步骤清晰、考核标准明确、技战术衔接紧密。当天,张灿灿带领小组在各种模拟战场的环境中进行课目示范,观摩的人拿着本子记个不停,由衷赞叹:“他们立起了这一新课目的训练标杆,看完就知道我们的部队该怎么练了。”
在组织示范迫击炮小组战斗射击时,戈壁滩的特殊地理环境,给射击带来不小的难度。肆虐的风沙导致炮闩卡滞、瞄准镜起雾等问题频发,严重影响射击精度,试训阶段,张灿灿干脆“泡”在了演训场,常常正午时分顶着38摄氏度的高温,单膝跪在滚烫的沙地上研究炮身固定,作训服上满是汗水凝结后的盐碱。
凭借“较真碰硬”的这股劲儿,张灿灿成功带队解决了技术难题。示范当天,伴随“预备——放”的口令,首发炮弹应声而出,精准命中靶心。
随后,炮组在3分钟内完成了3次阵地转移。茫茫戈壁滩上,成员们在风沙中灵活切换间瞄与直瞄射击方式,12发实弹全部精准命中目标。
“我们的未来战场在什么地方无从得知,只有预设最难的情景,才能面对各种复杂挑战。”在张灿灿看来,身处合成旅,指挥员必须拥有熟练释放合成效能,打造独立遂行任务战斗模块的能力。为了更加贴近实战,在部队列装某新型火炮后,他带队奔赴雪域高原检验效能,顶风冒雪奋战两个月,论证形成了高寒环境下火炮射表,积累了不同海拔高度的装备性能参数。
这些年,从沙漠戈壁到雪山悬崖,张灿灿带领官兵在多种地形和环境下苦训实练,总结探索出20多条高原高寒环境下练兵经验。
去年年底,作为红军营营长的张灿灿又将目光投向了无人作战领域。他主动请缨受领无人试点任务,但当时由于大多数装备没有配发到位,全营面临无装可训的局面。
事关作战的事不能等。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张灿灿干脆号召全营官兵根据无人作战需求,自主改装无人机。
“越难越要拼,我第一个来!”张灿灿白天带领干部骨干集中研究现代战争中的装备运用情况,晚上查资料找配件,研究装备改装。
在张灿灿的带领下,不久后,全营第一架简易版无人机改装成功了,甚至因为机身含有木板材料,还能够规避雷达探测,实现“隐身”功能。
这件事极大鼓舞了全营官兵,军士张云鸿至今记得那一刻,“大家浑身的血液都沸腾了”。如今,营里装备自主创新已成为常事,有的官兵还成功申请了专利。
但张灿灿并不满足。“面对未来战争形态,仅仅熟练掌握无人机操作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无人作战必须尽快革新理念。”这个惯于冲锋的“探路者”又一次踏上新的征途。
为了加快推动作战理念创新,张灿灿主动邀请院校、厂家的专家和教授来队指导,带着干部骨干提问题、找思路、学战术。他还充分调动年轻官兵的积极性,设立战法创新工作室,敞开办公室大门,随时欢迎官兵们前来研讨战术战法。
就在今年,张灿灿所在营受领试点改革任务,他与火力连的战友们一道研究火力打击队的协同战术课目,结合无人作战的相关战例形成了多个版本的方案,又经过多次实兵推演后,最终形成“无人引导营属炮兵火力打击行动”课目脚本。不久前,这一课目被确定为当年上级演习的典型示范课目。
如今,在张灿灿的带领下,全营官兵攻克10余项战训难题,培养了一大批打赢骨干,他们探索形成的“智能+”无人训练模式正在部队推广开来。
而张灿灿的脚步未曾停歇。他又忙着投身“多元态势感知拓展侦察触角”“无人机蜂群分组打击”等新的课题,向高原作战领域再迈进一步。
这位老兵希望自己向战打赢的冲锋步伐能更快一些。在现代战场上,他要带领英雄的红军营,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通讯员 陈俊荣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7月22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