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在中国造好物创未来

发稿时间:2025-07-22 06:23:00 作者:赵丽梅 张均斌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与科技革命的双重浪潮下,先进制造如何以“韧性”穿越周期,以“智变”引领未来?

  ——————————

  在中国,当先进制造与中国供应链韧性、人工智能(AI)创造力“撞个满怀”,不仅让行业的新质生产力加速释放,也让全球供应链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了更多底气。

  一个生动的例证是,面对AI发展机遇,西门子今年面向中国市场推出18款助力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新产品,其中16款完全由中国本土团队研发,这一研发历程仅用了9个月。

  近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先进制造主题活动现场,被问及这背后的诀窍是什么时,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胡建钧说,秘诀在于“中国式创新”——以国内丰富需求场景为底座,叠加中国生态链与供应链,并以“中国速度”推出面向中国市场的产品……这些“中国元素”叠加在一起,给一系列数智化产品带来了新活力。

  “现代化是制造出来的,先进制造让生活更美好,而只有国际合作才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中国贸促会副会长李兴乾在现场表示,当前先进制造业呈现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的发展趋势,科技创新是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穿越周期:“韧性供应链×中国式创新”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与科技革命的双重浪潮下,先进制造如何以“韧性”穿越周期,以“智变”引领未来?

  在第三届链博会上,110多家中外知名企业、链主企业亮相先进制造链展区,展示了全球先进制造的产业体系,直观呈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低空经济、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先进制造的最新实践成果,勾勒出全球先进制造产业体系的缩影,也给出了关于上述问题的答案。

  这是空中客车中国公司首席运营官柏舒曼首次来到链博会,他带着产业链上的10余家企业组成了航空供应链,一起亮相此次先进制造链展区。

  今年正值空客进入中国市场40周年——40年前,空客向中国交付了第一架飞机。在现场,柏舒曼指着空客畅销机型A320飞机模型说,这款飞机的很多零部件是由中国制造,例如,机翼是在天津制作,机身也是在中国装配。柏舒曼说,“对我们来说,中国非常重要。”

  “航空行业需要全球供应链的助力。”柏舒曼谈到,飞机制造业已有多年历史,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行业。他坦言:航空业需要全球化,但更需要本地化。中国供应链的竞争力,让“在中国、为中国”变成了“在中国、为世界”。他还透露,第二条总装线即将在中国落地。

  近日,空客与中航西飞旗下西飞国际航空制造(天津)有限公司正式合作启动A321机身系统装配工作。这是空客最畅销窄体客机首次在中国进行高难度机身系统装配,这也意味着空客看好中国供应链韧性,进一步深化在华工业布局。

  “中国供应链的稳定性是企业长期布局的信心基石。”这是不久前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讲的一句话,在此次链博会上,这句话被再次提及。这次,余锋用了几个关键词来形容中国供应链,首先便是“不可或缺”,然后是“稳定”“韧性”。

  中国供应链具有“全”“大”“好”“快”“韧”等特征。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螺丝钉到航空发动机,每个环节都能找到供应商。余锋说,中国对霍尼韦尔来讲,不仅是重大的市场,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供应链基地。中国供应链不仅门类齐全、规模宏大,而且品质优良、成本优势明显。另外,中国的供应商还有一个极大的优点,即响应非常及时且相当富有柔性。

  数十年里,霍尼韦尔在中国进行了深度本地化布局,建立了多个工厂和研究机构,并与1000多家中国供应商共生共荣,增强了供应链韧性。

  “我们希望能够继续扎根中国,同时不断加深夯实我们在中国的供应链。”余锋表示,对企业而言,按期交货极其重要,所以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定对企业特别重要。

  中国的大市场不仅是企业的大机遇,更是创新的策源地。胡建钧谈到,下一步,西门子在加强产品创新的同时,还将特别注重生态建设和增量市场的挖掘,从而触达中国更多区域。

  供应链的韧性建设,都在指向“生态圈”的构建。金光集团APP(中国)副总裁翟京丽表示,“生态圈”的建设,不是资源的简单叠加,而是价值要素的整合和协同,让各个环节联动起来,让AI等新技术以及新需求能够在“生态圈”流动起来。

  对此,翟京丽提出“织网布局、标准赋能、长期共生”三大路径。在她看来,链主企业像“织网者”,把上下游串成生态;标准像通用语言,让不同国家的企业能对话;共生则是从“你输我赢”到“你中有我”,从而走向共赢。

  AI“智变”重塑制造业“基因”

  如果说供应链的“韧性”为先进制造奠定基石,那么AI的“智变”正在重塑制造业的“基因”。

  在先进制造链主题活动专题研讨二活动中,5位高端装备行业“大咖”用案例拆解以AI为代表的数智化如何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

  作为链博会的“新朋友”,施耐德将AI与数字化创新解决方案等技术以及新质服务体系带到了现场。施耐德电气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中国区OEM业务负责人崔志达表示,面向制造业日益增长的智能化与绿色化需求,施耐德电气正将AI与开放自动化平台深度融合。

  在行业深耕20余年,崔志达深刻洞察到中国装备制造业正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因此,施耐德电气依托“中国中心”战略,已从最初追随其全球总部技术步伐,演进为立足中国用户需求,研发新产品、新平台及新的软硬件,并将这些在华孕育的方案反向输出到全球。中国的应用场景非常丰富,实践也证明,“中国方案”的全球适用性极高。崔志达还透露,在生态圈合作伙伴建设方面,施耐德也在为整个中国市场,提供一些独特的产品和服务。

  “黑灯工厂”闪耀智造之光。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东方在现场分享,国内首个铝板带加工“黑灯工厂”的故事。他介绍,在有色金属加工领域,热处理环节曾高度依赖人工,其中包括一些安全风险较高的环节。如今,“黑灯工厂”利用自动化手段,通过物流仓储系统与MES(制造执行系统)的深度融合,实现了“无人化”,不仅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更为关键的是,工人从高温高危环境中解放出来了。

  作为全球最大的有机硅制造商之一,近年来,德国瓦克公司(以下简称“瓦克”)也在加码投资中国,其在中国的有机硅新生产线即将投入使用。首次参展链博会的瓦克展示了其在汽车和电子领域的众多产品。

  在现场,瓦克中国副总裁吴皓炯展示了如何用虚拟工厂“预演”多晶硅实体工厂建设,多晶硅的提纯工艺复杂,对精密度要求极高,所以,生产线需要经过复杂设计,所以,在建实体工厂之前,瓦克用数字孪生技术创造了一个虚拟工厂,用于检验各种设备、IT系统以及调试工艺参数、培训员工等,一旦发现问题,便及早优化,降低了试错成本,最后,缩短了实体工厂的建设周期。

  瓦克也在尝试建立一些深度学习模型,用于新材料的各种配方研发,通过大量的计算和调整,推演出新产品的配方。

  传统企业如何走向高端化、绿色化、智慧化,这是这类企业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钢”)常务副总裁徐晓春介绍,当前,南钢的数字化正在加速推进中。徐晓春介绍,人可以在千里之外,遥控指挥南京工厂的26条生产线,并进行16个业务部门的协同,实时数据可以实现毫秒级同步。

  此前,南钢提出,用“智慧生命体”定义未来工厂。徐晓春指出,钢铁生产过程复杂,甚至像个“黑匣子”,如何模拟这一过程,需要下很大功夫。同时,如何深度挖掘这一过程数字资产的价值,南钢将与更多合作伙伴一起,在数字平台上,让传统制造业的新质生产力再上一个层次,真正迈向先进制造。徐晓春说:“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成为‘原生数字企业’。”

  新的航空器对供应链提出了新要求。御风未来创始人兼CEO谢陵则带来了“电动航空”的新场景。传统飞机材料以铝为主,而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需要轻量化、智能化供应链。

  在这场专题讨论活动的结尾,一场“创新盲盒”互动将气氛推向高潮。崔志达期待“AI帮助南钢建模”;周东方则希望“无人机加持矿山探矿”;徐晓春喊出“让钢铁从非原生数字企业变为原生数字企业”;谢陵呼吁,新技术“跨界组合”或让“一代材料决定一代飞行器”成为可能。

  这些思想和创意的碰撞,恰是链博会的价值所在——打破行业壁垒,让需求与供给精准匹配,也共同指向一个答案:先进制造将不只是“造得更好”,而是“创造未来”。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丽梅 记者 张均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7月22日 05版

责任编辑:高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