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上半年出口增长7.2% 彰显外贸韧性

发稿时间:2025-07-22 06:29:00 作者:朱彩云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今年上半年出口超预期,民企是主力军。“前5个月,民营企业出口增长7.0%,高于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速3.2%和4.7%,民营企业出口份额占到64.2%,处于历史高位。”

  ——————————

  虽然国际形势严峻复杂,但我国经济总体平稳,尤其外贸保持较强韧性。近日公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中,外贸数据尤为亮眼,仅就6月份数据来看,今年6月出口增速在5月回落后再次回升,进口增速自今年1-2月以来首次转正。

  “受‘抢出口’因素影响,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2.9%,其中出口增长7.2%,比一季度分别加快1.6和0.3个百分点。”7月16日,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的第187期“经济每月谈”上,国经中心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王一鸣解读新出炉的上半年经济数据。

  他注意到,受美国“对等关税”影响,上半年我国对美国进出口同比下降9.3%。其中,出口同比下降9.9%,“我国对东盟、欧盟、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有所回升。”

  受外贸出口韧性的支撑,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5月的5.8%回升至6.8%,为过去3个月以来最高。1-6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顶住压力,展现出极强的韧性和活力。”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张宇贤看来,在面对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内部困难挑战较多的情况下,我国除宏观政策加力提效、地区部门聚力克难之外,经营主体的积极应对“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出口超预期 民企“主力军”

  从越来越多元的外贸“朋友圈”到高端装备等高新技术产品加速出海,二季度以来我国出口呈现很多趋势性特点。

  有关高新技术产品出海的数据是,今年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9.2%,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其中,高端机床、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速都超过两成,仪器仪表出口增长14.7%。在这些出口的高技术产品中,自主品牌比重达32.4%,较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

  “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的支持下,装备制造业增长比较强劲。一些企业抓住90天窗口期‘抢出口’,带动了工业生产回升。”在王一鸣看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明确暂停关税措施90天,伦敦谈判就相关领域达成协议,紧张关系相对缓和。外贸出口在窗口期大概率会维持稳定增长态势,“抢出口”效应甚至将继续驱动出口增速上升。但窗口期结束后,美对我关税政策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加之美国关税政策导致全球经济和美国经济减速,并与美国加征关税形成叠加效应,进一步影响我国外贸出口。”

  作为“抢出口”的一部分,“抢转口”成为过去几个月外贸企业的出路之一。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注意到,上半年我国对非美国家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对东盟、欧盟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13.0%、6.6%。同期,货物和服务贸易净出口(即外需)拉动我国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同比高出1.0个百分点,“是经济回升的重要支撑”。

  他尤其提到民营企业凭借经营灵活、适应性强、创新能力突出等优势,在稳外贸方面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前5个月,民营企业出口增长7.0%,高于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速3.2%和4.7%,民营企业出口份额占到64.2%,处于历史高位。”

  “关税政策博弈和地缘政治波动将成为影响全球贸易走势的关键变量。”在上述“经济每月谈”上,这名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前司长还谈到面对特朗普政府关税极限施压,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创下8个月以来的新高。“人民币汇率企稳,是市场信心回暖的表现,同时反过来也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为我们宏观政策创造一系列有利条件。”

  结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经合组织(OECD)对于世界、美国和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值变化,管涛认为,短期内关税政策对于美国经济造成的冲击大于对中国的冲击。

  “供给强于需求”

  展望下半年,多位专家均提到经济运行依然面临多重不确定性。

  “上半年我国外贸出口数据亮眼,客观上有‘抢出口’‘抢转口’因素,出口需求存在提前透支情况,中美经贸摩擦将持续考验我国出口韧性和企业应变能力。”在张宇贤看来,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挑战主要来自四方面压力,即出口下滑压力、政策效应压力、房地产调整压力以及物价低位运行压力。

  一个直观的数据是,截至2025年6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已连续28个月同比涨幅低于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连续33个月下跌,出口价格指数连续26个月下跌,GDP平减指数连续9个季度下跌。

  王一鸣也认为,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延续了“供给强于需求”的态势。“供给端指标如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GDP增速,需求端指标,如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低于GDP增速,反映出供需仍然存在不平衡。”

  他建议,下半年需要更好地将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当前,国内需求不足更突出的表现为消费需求不足,扩大内需的重点在于提振消费,补齐消费短板。”王一鸣认为,一方面要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公共服务支出,拓展服务消费发展空间,释放内需潜能;另一方面要加大去产能的力度,形成落后产能的有效退出机制,促进供需实现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在宏观政策方面,王一鸣认为,今年的宏观政策力度已经很大,关键是要抓好各项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的落地见效,确保广义财政支出增速大于名义经济增速。“下一步是否出台新的总量政策,需要结合外部环境变化加以观察和评估,不宜急于推出新的总量政策。”王一鸣说。

  张宇贤也提到,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下半年政策在政策力度上要衔接好,“既要顺利完成2025年全年发展目标,又要给‘十五五’开局之年的政策发力留有后手。”

  具体到政策设计,他认为有四方面重点,即增长型政策要预研储备、改革型政策要加快落地、开放型政策要纵深推进、稳定型政策要更加有力。在纵深推进开放型政策方面,张宇贤提出要以服务业扩大开放为重点,进一步推动服务业开放更多地从“准入”到落地“准营”。

  对于稳定型政策,张宇贤认为,涉及就业和民生保障的相关政策要加大力度,兜牢发展的底线要求,保障社会和谐稳定。“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加大失业保险费稳岗返还力度,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他还建议,在“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基础上,增加“两保”(居民社保和居民医保)政策,以进一步提高宏观政策普惠性。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7月22日 06版

责任编辑:高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