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中国地标农产品加速“出海”

发稿时间:2025-07-22 06:29:00 作者:魏婉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我国农产品正加快步伐走向世界,其中地标产品功不可没。

  ——————————

  宁夏枸杞、黑龙江木耳、云南松茸……在7月16日至20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绿色农业链展区内琳琅满目的地理标志产品(以下简称“地标产品”),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参会者驻足品鉴、洽谈合作。

  7月1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累计认定地标产品2544个,直接产值突破9600亿元。“众多地理标志产品作为出口农产品中附加值高的主打品种,已然成为出口创汇的主力军。”中国贸促会贸易推广交流中心主任闫芸说。

  地理标志正在成为打开国际市场的“金钥匙”,推动中国优质农产品加速“出圈”全球。

  “出海”加速进行时

  地标产品,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者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的产品。“地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与生俱来的独特性和高附加值。”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以下简称“农发所”)研究员胡冰川介绍。

  地标产品听起来抽象,但其实山东东营黄河口大闸蟹、广西桂林米粉都是众所周知的地标产品。地标产品的品质特征源于产地自然因素,因此主要为农产品食品。我国农产品贸易表现卓越,位居世界前列。2012年至2023年,农产品贸易总额从1756亿美元增长到3361亿美元,年均增长6.7%,出口额则从632亿美元增长到1101亿美元,年均增长4.3%,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

  农发所课题组7月1日也发布报告指出,我国食品出口需求在今年上半年快速释放。据统计,今年1月至5月,农产品出口额达412.1亿美元,同比增长3.5%,表明我国农产品正加快步伐走向世界。

  胡冰川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五个月,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出口表现抢眼,同比增长8.3%,达到208.1亿美元,占据了农产品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约50.5%),显示出新兴市场的巨大潜力。

  “许多地标产品与绿色有机的生产方式紧密相连,保护了宝贵的种质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契合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胡冰川说。“随着公众健康饮食理念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提升,地标产品因其独特品质日益受到国际市场关注。”中国贸促会副会长李兴乾指出,推动高质量地标产品融入全球农业供应链,既是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路径。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自贺兰山东麓这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以砂质土壤为主,非常适宜葡萄的生长。酒庄的酿酒师们秉承传统工艺,结合现代科技,酿造出了一系列口感醇厚、香气浓郁的葡萄酒,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广泛赞誉。

  “自2019年产品上市以来,得益于地理标志助力,短短几年间企业的发展非常快,产品出口全球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增速超100%。”西鸽酒庄全球品牌大使兼国际事务总监陈仙妮表示,公司持续开拓海外新市场,近期计划扩展至俄罗斯、韩国及一些东南亚国家。

  “产区葡萄酒的独特风味足以媲美全球顶尖产区,应该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葡萄酒故事,推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陈仙妮在华10余年,自称是“来自法国的新宁夏人”,对中国地标产品品质深感认同。她表示,地标品牌有助于新品牌快速建立市场信任,公司希望借助地理标志,让更多人认识并品尝到宁夏的高品质葡萄酒。

  走出中国特色“出海”之路

  农业农村部等部门积极引导企业获取如出口品牌商事认证等一系列国际市场高度认可资质;海关总署推出《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企业通关便利十六条措施》,大幅缩短了通关时间,降低了仓储和物流成本,确保了产品品质……

  “近年来,国家在推动农产品出口方面的努力展现出系统性布局,成效显著,尤其在标准认证和贸易便利化上取得关键突破。”胡冰川表示,在“出海”过程中,这些优势转化为竞争力与机遇。

  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中国贸促会农业行业分会)有关负责人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作为农业贸促的“国家队”,其近年来通过打造品牌贸促活动、组织参加境外展会等创新贸促手段,推动中国优质农产品出海,实现以高质量贸促行动助力促消费、稳外贸、兴产业。

  《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的签署,更是为我国地标产品技术规范和品牌信誉提供有力支撑。“国际知识产权协定和多双边贸易协定正不断发展,其相关条款愈发全面完善。”闫芸表示,这些专门条款就像为地标产品贸易“加装保险”,让其在国际市场上能够更加稳定、高效地流通,推动全球农业贸易的繁荣发展和供应链的长期稳定。

  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蔡梅生指出,福鼎茶叶品牌的打造就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多年来,福鼎通过“政府搭台、茶企唱戏”模式,将茶文化营销与品牌构建深度结合,持续挖掘茶文化内涵,着力打造福鼎品牌。从生态种植、数字溯源到品牌发展,形成了完整的质量赋能产业发展链条。并且走出国门,以中国茶非遗代表身份亮相法国巴黎卢浮宫,在德国法兰克福举办品鉴会。

  但出海之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陈仙妮坦言,各国消费偏好、文化习俗以及准入门槛差异不小,企业需要投入大量成本调研市场和调整产品。而且,相比海外消费者日常爱饮用、零售价5欧元以内的葡萄酒,宁夏产区定位中高端的精品酒品质高但价格普遍超25欧元,性价比竞争压力明显。

  “现阶段痛点主要集中在集约化程度低、品牌国际声誉弱以及产业链不完善三方面。”胡冰川指出,小农生产模式导致成本较高,难以满足国际大宗订单的稳定性要求;品牌在国内名声响亮,但在国际上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削弱了溢价能力;精深加工、分级包装和冷链物流等产业链关键环节依旧薄弱。

  “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出口的突破,不仅是一个市场问题,更是一个综合国力、制度能力与文化软实力的体现。”胡冰川认为,针对这些痛点,需要地方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多方共建、系统支持,既要在标准、制度、品牌、文化等方面全方位系统布局,更要秉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的战略定力。

  闫芸则强调,品牌建设可引领出口创汇、打造国际品牌;品质提升能以独特产品示范,提高同类产品附加值;标准化生产是贸易强国建设基础;畅通贸易则借协定保障产品贸易稳定。这四点协同发力,意义重大。

  “全球方兴未艾的健康饮食潮流、数字化跨境电商渠道的普及,都为地理标志产品提供了新的增长点。”胡冰川建议,从“以产品为核心”迈向“以价值为导向、以文化为支撑”的出海路径,探索一条符合国情、顺应趋势、彰显特色的中国特色农产品出海之路,真正让中国地标品牌走得出去、站得稳、叫得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7月22日 06版

责任编辑:高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