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解码百年学府精神密码
发稿时间:2025-03-14 20:03: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蔡华丽)3月14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推出的“百所高校校博联展计划”走进云南大学,通过镜头带领超过42万网友“打卡”该校校史馆,“云游”至公堂、会泽院等云大文化地标,深度解码这所百年学府的历史底蕴与精神传承。云南大学档案馆·校史研究室李怀宇馆长以及五位学生讲解员共同出镜,通过历史文物、建筑典故及校友故事,呈现了一堂生动的“云思政课”。
李怀宇介绍,1923年,云南大学前身东陆大学在至公堂旧址诞生,开创了西南边疆现代高等教育的先河。云南大学校史馆位于云南大学呈贡校区,由一个校史主展厅和两个专题展厅组成,其中在主展厅陈列布展的云南大学百年校史展览共分为四个部分,精选700余幅图片、500多件展品,运用多种现代展览技术呈现云南大学的百年发展历程和办学成就,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云南大学艰苦创业、继往开来、蓬勃发展的办学过程。
跟随镜头,网友“走进”云南大学标志性建筑会泽院、至公堂、理科三馆、钟楼等。其中,至公堂始建于明代,曾是云南贡院核心,后成为云大最早的礼堂。学生讲解员王启晨介绍,“1946年,闻一多先生在此发表《最后一次演讲》,慷慨激昂的呼声至今回荡于此。”学生讲解员陈雨莎则指着檐角斑驳的雕花讲述了会泽院的建筑细节:会泽院以云大首任校长董泽命名,其哥特式风格融合了本土元素,象征中西文化的交融。
在海棠盛开的校园景观道旁,伫立着云南大学钟楼和理科三馆,学生讲解员刘甜张鸽介绍,它们都兴建于上世纪50年代。1943年,由当时的云大校长何瑶主持,在钟楼旁设立复测点,这是我国第一次用新法测绘最早、最准的昆明经纬度,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学生讲解员董芳彤、李明远则带领屏幕前的网友“云游”了云南大学呈贡校区的云山和泽湖两个标志性的地点。泽湖边的晚翠园和碑廊尤为引人注目。李明远介绍,曾经的晚翠园建在云大东陆校区,在西南联大时期,是名家大师聚唱昆曲、传承文化的精神家园。
在直播中,李怀宇还揭秘了云南大学历史上的多个“高光时刻”:抗战时期,熊庆来校长广纳名师,使云南大学跻身“国立十大学府”;20世纪80年代,学校在古生物、生态学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2023年百年校庆之际,云南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历史告诉我们,云南大学的发展始终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李怀宇说。
今天,作为一所立足西南边陲的“双一流”学府,云南大学在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在边疆打造一流大学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经验。李怀宇以学校非遗传承基地为例,介绍云大通过开设紫陶研修班、推动滇金丝猴IP设计等举措,将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结合,“让传统走进现代,让世界看见云南”。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百所高校校博联展计划”旨在通过直播向社会推广高校文博资源,打造贴近青年的“云思政课”,发挥“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作用。“百所高校校博联展计划”将持续走进全国各地各具特色的高校,在高校博物馆和校史馆馆长、负责老师以及大学生讲解员等嘉宾的带领下,沉浸式“探馆”,分享高校文博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