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超八成受访者期待更多“土特产”成为当地的重要名片

发稿时间:2025-07-04 15:11:00 作者:王志伟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志伟

  日前,我国首批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名单发布,柳州螺蛳粉、哈尔滨红肠、西湖龙井茶等一批特产上榜。你家乡的“土特产”上榜了吗?你会推荐家乡的什么“土特产”?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506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3.3%的受访者期待越来越多“土特产”成为当地的重要名片。促进“土特产”产业发展,65.0%的受访者希望建立严格的品控和溯源体系,保障安全卫生,59.8%的受访者建议提升产品研发和深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

  “土特产”如何吸引年轻人

  2018年,85后谢芳萍回到家乡苏州市金庭镇,带领村民成立了苏州常春藤农业专业合作社,主要经营枇杷种植与深加工。从售卖枇杷鲜果到开发枇杷露、枇杷蜜、枇杷花茶、枇杷果茶等新产品,谢芳萍将青种枇杷做出了新名堂。“之前一提到‘土特产’,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土’。但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颜控’了,所以在保证产品品质与安全健康的前提下,我们加强了包装设计和产品营销,同时将‘土特产’与本地文化相结合,着重体现太湖西山岛的特色,让前来旅游的游客在离开时,更愿意带走岛上的特产。”

  近年,市场上的“土特产”有什么变化?调查显示,53.0%的受访者认为是营销方式多元化,52.4%的受访者觉得包装设计年轻化、潮流化,48.7%的受访者认为是产品种类与口味多元化,43.4%的受访者感觉注重品牌化发展,39.2%的受访者认为注重对文化元素的深度挖掘。

  “六堡茶是宝贝,不能让它埋没在深山里。”出于对六堡茶的感情,2007年,85后石濡菲返回家乡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做六堡茶,如今她已经成为“六堡茶制作技艺”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六堡茶的名气和市场认可度也越来越高。石濡菲回忆,刚开始推广六堡茶时遇到了不少困难,她跑过许多展会、品鉴会,逢人就介绍这款茶的历史和功效,但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却连一两茶都卖不出去。“当时物流也不方便,而六堡茶又很讲究仓储,在运输的过程中,如果湿度温度控制不好,就会影响茶的品质。”近几年,由当地政府牵头,将种茶、制茶、包装销售的企业聚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让六堡茶走上了规范化、标准化生产之路。

  为了抓住年轻的消费群体,石濡菲及其团队开发了许多新产品,比如六堡茶蛋糕、点心、咖啡及各种新中式茶饮,在包装设计、营销方式上贴近年轻人的审美偏好,在各种消费场景中展示六堡茶。“我们很多员工就是00后、90后的年轻人,更懂年轻人的喜好,研发了冷泡热泡都能喝到茶香的茶膏,推出了适合减脂减重和养生的茶品,将产品融入年轻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之中,受到了年轻消费者的欢迎。”

  调查中,也有38.1%的受访者直言“土特产”品质分化明显,还有受访者指出存在原产地标识混乱问题(32.5%),价格波动加剧(22.8%),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13.6%)等问题。

  83.3%受访者期待更多“土特产”成为当地的重要名片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95后杨静正在为推广家乡的果蔬而努力。“大理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好,能种植出优质的果蔬产品。小时候,我就听说过大理宾川县的葡萄、柑橘,算是本地有名的‘土特产’。”杨静说,“土特产”是装在包裹里的乡愁,如果家乡的农产品很受消费者的欢迎,会让她感到很自豪。杨静觉得自己现在的工作更像是一位“选品官”,挖掘本地优质的农产品,通过拓展销售渠道,将家乡的特产介绍给更多人。“我希望以后别人吃到好吃的阳光玫瑰葡萄、沃柑,就会想到这是不是来自大理宾川,进而愿意认识和来到宾川,这是我奋斗的目标。”

  调查显示,83.3%的受访者期待越来越多“土特产”成为当地的重要名片。

  如何让“土特产”成为当地名片,促进产业发展?调查显示,65.0%的受访者希望建立严格的品控和溯源体系,保障安全卫生,59.8%的受访者建议提升产品研发和深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53.1%的受访者建议加强电商运营和营销,拓展销售渠道。

  其他还有:加强资金、技术等的政策扶持与引导(47.9%),完善乡村物流冷链等基础设施(44.3%),引进和培育管理、技术等专业人才(39.2%),加强品牌建设,打造特色产品(30.2%),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情况(21.7%)。

  助力乡村“土特产”产业更高质量发展,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玉斌建议,一要促进生产组织化,通过构建特色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挥农资供应和农产品流通网络优势,提升产业链服务能力,从产前、产中到产后为“土特产”生产经营提供支持。二是推动价值多元化,通过升级设施装备,促进农产品就地初加工,提升附加值,同时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三是打造产品品牌化。深入挖掘土特产背后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为产品赋予独特文化底蕴,加强品牌标识和包装设计,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还可以依托当地土特产资源及其他各方面条件,打造农业+商贸+旅游”深度融合的全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扶持措施方面,加快构建冷链物流省域网、区域网,畅通产销对接渠道,助力土特产“出村进城”,同时开展针对性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本土人才队伍,吸引更多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等返乡创业就业,为‘土特产’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希望政府继续加大对茶园的生态保护的投入,通过完善灌溉设施,推广绿色种植,用更科学的方法管理茶园,促进六堡茶高质量发展。”在宣传推广方面,石濡菲期待带领六堡茶走向国际市场,让六堡茶——这一历史上的”侨销茶“——重新赢得外国人的喜爱。“梧州市是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之一,希望政府出台支持政策,鼓励年轻的茶人勇于开拓海外市场,让六堡茶走出国门,也通过茶叶出口,让外国友人看到中国乡村的新风貌”。

  此次调查的受访者中,00后占10.6%,95后占21.8%,90后占38.7%,85后占16.2%,80后占10.6%,其他为2.1%。来自一线城市的占36.0%,二线城市的占37.5%,三四线城市的占21.9%,县城或城镇的占3.8%,农村的占0.8%。

责任编辑:刘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