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最高法院长开讲“开学第一课”:未成年人要“敬畏规范” “约束也是保护”

发稿时间:2025-09-06 18:53:00 作者:刘言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言)9月5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以“以案为鉴知行止”为题,为北京市第二中学师生和家长们讲授开学法治第一课。这也是张军第8次以该校法治副校长的身份开讲。

  课堂上,张军结合涉未成年人案例,剖析案例背后反映的深层次问题,指出同理心缺乏、对规范的漠视、不正确的是非观念、沟通表达不到位等,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围绕如何引导未成年人规范自身行为,避免自己和他人受到伤害,张军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授。

  “要敬畏规范”,“约束也是保护”,张军强调。“家有家规、校有校规、国有国法,我们在学习、生活、成长中,在为人处世时必须自觉遵守,违反了就要承担相应的代价。这些代价有时候是相当高昂甚至会给终身带来影响的,未成年人也不例外。”

  张军提到,同学们可能听过一些说法,如“法律对未成年人网开一面”“未成年人犯错后果一定更轻”,他指出,这些说法是片面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辨识能力还不够,因此,法律规定未成年人有严重不良行为或实施刑法规定的行为、因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的,经法定程序会送至专门学校进行矫治教育。

  张军讲到,法院审判过程中,对未成年人适用法律秉持的是“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但并不意味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就可以免责,这一点要特别强调!只要触碰到法律的红线,无论是否成年,都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法律是无情的,就是要让孩子们要有所戒惧,让家长、学校承担起责任。”“追究刑事责任,也是教育的一种方式;从宽处理也是感化,但不是不处理;最终的目的是挽救。”张军强调。

  张军在北京二中开讲“开学第一课”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言/摄

  张军建议同学们,要提升同理心,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一些案例反映的未成年人犯罪行为,无论是造成他人身体上还是精神上的伤害,包括“网络开盒”“围观吃瓜”等,往往与缺乏同理心不无关系。

  对此,要涵养正确价值观念。“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正确区分善恶美丑。”一些案例反映的未成年人误入歧途、坑骗他人或者相信“天上掉馅饼”,都与是非观念缺失有关。张军强调,同学们要涵养正气,培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积极向上、向善、诚实守信为美,以为国家建设贡献聪明才智为追求,争当爱党爱国、勤奋好学、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张军鼓励同学们学会沟通和表达。“拥有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案例反映的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或受到侵害,往往缘起于与家长、老师之间的沟通不畅。张军表示,同学们如果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境,要勇于告诉家长、老师、亲友,“一定要知道,你的身后还站着家人、老师、政府等可以提供支持的力量。”

  授课采取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北京二中师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在现场听课,各分会场学生通过教育系统直播平台在线收看。授课前,张军向学生代表赠送了法律图书和法院文创产品。

  “张校长提到的一些真实案例与我们的生活连接紧密。”北京二中高二10班学生王一宸是第2次听张军授课,关于同理心的讲授让她印象深刻,“步入高中后,我常常认为自己长大了,家长说的话有时也会不以为然,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唯一正确的,甚至自己的行为已经伤害了他人都不知道。我会更加尊重他人、体谅他人,踏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责任编辑:刘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