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田阳区百育镇移风易俗劝导队到六联村那贯屯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向群众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赠送宣传扇。百色市委宣传部供图
“以前我一个月收入2500元,红白喜事随礼就能花掉1500元。”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思林镇可恒村村民黄妙远对过去大操大办带来的人情负担深有体会。她回忆,过去村里红白喜事、升学宴等操办事由多、频次高,一场寿宴动辄摆50桌,亲友随礼200元起步,关系亲近的甚至要送1000元礼金。
如今,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推进,可恒村的风貌焕然一新。黄妙远说,以前办一场红白事,主人家要花费五六万元,现在只需四五千元。人情礼金大幅降低,过去随礼普遍在200元-1000元,如今基本控制在200元以下,部分人家甚至不再收取礼金。彩礼习俗也发生显著变化,过去动辄四五万元的彩礼如今几乎取消,不少新婚夫妇将原本计划用于彩礼的费用变成旅游资金。
“刚开始有些村民对移风易俗不理解,有抵触心理。在党员干部带动下,加上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劝导,村民认识到,这样大操大办下去,压力最大的还是自己。”黄妙远说,在相互体谅、理解中,村民们逐渐转变观念,开始主动融入新风尚。
如今攀比之风渐退,29岁的黎春柳感触颇深,“移风易俗推行以来,村里相互攀比的风气明显淡了。以前你办30桌,我就办40桌,给彼此都造成很大压力。现在不仅操办规模缩小了,人情礼金降下来了,邻里关系也和睦很多。”
黎春柳于2019年从玉林嫁到百色凌云县,这些年她见证了村里的风俗变迁。以彩礼为例,过去高达六万元的彩礼如今已降至一两万元,“以前彩礼很高,攀比之风严重,给新人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有人甚至要贷款,婚后小两口要一起还债。如今彩礼数额大幅降低,有的娘家收取彩礼后,会返还给新人,作为他们新生活的启动资金。收彩礼成了表达礼节、情分的形式,大家更看重的是让孩子未来的生活过得幸福、美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 实习生 江畅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7月22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