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时政 >>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高校学生热议 继承先烈之志 走向复兴之路

发稿时间:2025-09-05 06:30:00 作者:樊未晨 来源: 中国青年报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全国高校学生中引发热烈反响,学生们纷纷表示,要坚定不移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建功新时代的强劲动能,以实际行动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本科生王梦尔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强调和平的珍贵与反法西斯斗争的历史意义。那一刻,自己仿佛听见了历史的回响。无数英雄在前线奋战、无数同胞在苦难中坚守,才换来今天的安定与尊严。

  “在大会现场,当一个个方队从我面前走过,我仿佛看见了80多年前赤诚报国的那群青年。”大会志愿者、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2024级硕士生李锦坤在活动结束后激动地说,“我们身后是历史的烽烟,面前正铺展开民族复兴的大道。”

  广场合唱团作为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首都40所高校的3000人组成。“能近距离见证祖国的繁荣昌盛对我而言是莫大的激励。”合唱团成员、清华大学医学院2022级本科生杨涵友激动地说,他所站的位置是东区第一排第一个,是距离阅兵现场最近的位置。

  “作为广场合唱团的一员,在现场听到军乐团令人热血沸腾的号角,感受坦克经过时大地和空气都在颤抖,我真正读懂了旋律背后的意义。我们演唱的歌曲,不再是简单的音乐,而是先辈们筚路蓝缕的见证。”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23级本科生秘天宇说。

  盛大的阅兵仪式也让大学生们倍感振奋。

  “这场壮阔的阅兵仪式,是军队实力的铁血印证,是国家强盛的生动写照,更是对抗战胜利最崇高的致敬!”同济大学国豪书院2022级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精英班)学生叶元芃说。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刘倩来自山东临沂,自幼听着抗战老兵的故事长大,在纪念大会现场听到雄壮的军乐,看到新时代的大国重器依次亮相,“那一刻,涌上心头的不仅是震撼与自豪,更是要为祖国繁荣、民族复兴矢志奋斗的坚定信念”。

  长春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22级学生刘源泉的家乡是吉林省靖宇县,当看到“杨靖宇支队”的红色旗帜在天安门广场高高飘扬,刘源泉眼泪翻涌:“我将传承先辈精神,继续奋勇前行,为家乡发展、祖国繁荣贡献青春力量。”

  北京交通大学2022级本科生常庆春是远端集结疏散点的志愿者,虽然无法近距离见证纪念大会,但是“能作为志愿者的一员服务保障纪念活动,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一定要认真做好每个动作、真诚服务每名观礼嘉宾”。

  浙江大学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湄潭分团成员王欣怡在浙江大学西迁终点——贵州湄潭观看纪念大会直播时感触颇深:“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一年时间站在湄潭的讲台,更觉使命在肩,我努力将爱国信念与奋斗精神,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

  当看到天安门城楼上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起身敬军礼时,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博士生李玉波不禁热泪盈眶。在导师的带领下,他参与了“寻访抗战老兵”的社会实践,走访过多位老战士,听他们讲述白云山阻击战的坚守、涟水保卫战的壮烈,更深切感悟到“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

  不少高校学生表示,纪念大会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当代学子要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迎难而上的勇气、百折不挠的韧劲和不断前行的力量,自觉肩负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24级本科生欧阳子昊表示,身为抗战老兵的后代,将把对先辈的缅怀、对祖国的热爱,转化为刻苦钻研的动力,用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实际行动践行财经报国的使命担当。

  “作为国家公费师范生,我和同学们将接过先辈的接力棒,以教育为使命,助力更多孩子成长为民族复兴的脊梁!”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心理学2022级公费师范生孙梓耀说。

  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专业2024级博士研究生高瑞阳特别关注无人作战群的展示。“昔日先烈以血肉之躯铸就和平基石,今日学子更应以所学所长,助力国家打造克敌制胜的强大能力。”

  重庆大学在80多年前经历抗战烽火,6次被炸,仍然在防空洞中坚持教学科研,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5级博士生郭鑫表示,自己在民族复兴征程中誓做前锋。

  “我在这场盛典中看到了历史的纵深,更看到了专业的坐标与时代的使命。”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2021级本科生王孟霆说,“今天,我们更应当勇攀科技高峰,在关键领域实现自主可控,把创新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阅兵气势恢宏,伟大抗战精神需要一代代人接续传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旗护卫队队员、数理学院2023级创新班学生廖天从表示,将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每天的学习和生活,勤学苦练掌握过硬本领,脚踏实地报效伟大祖国。

  作为新时代的亲历者,不少大学生表示应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将这份深沉的爱国情怀转化为砥砺前行的力量,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今天,开创更加光明的未来。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罗诗怡说:“先烈之志,我辈接续;复兴之路,吾辈同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9月05日 05版

责任编辑:高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