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理响中国丨《黄河大合唱》:生于危难的民族赞歌 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发稿时间:2025-09-06 12:2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由首都40所高校3000人组成的广场合唱团高唱包括《保卫黄河》在内的四首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经典歌曲,重温中华民族那段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峥嵘岁月。

  《黄河大合唱》手稿(延安稿),现藏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青网记者田昕禾 摄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经典音乐作品。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团结一致投身于抗战之中。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1939年初,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词的大型合唱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在延安诞生。全曲由《保卫黄河》等八个乐章组成,以黄河为背景,展现了抗日战争年代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激励着亿万英雄儿女挺身而出保家卫国。

  《黄河大合唱》在延安排练期间的照片资料。中青网记者田昕禾 摄

  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当时演出条件极为简陋,乐器匮乏,甚至用油桶当大提琴,用勺子、筷子在缸子里制造音乐效果,但演出效果却非常震撼,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便唱响全国,成为抗日歌曲的“主旋律”。

  今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央音乐学院特别编排的合唱音乐会依照严良堃的版本将《黄河大合唱》重排演出。参与演出的学生张明煜表示,每当唱起这首歌都会热血沸腾。“对于当代青年人来说,它不仅是一首简单的乐曲,更是对于抗战精神的传承”。这部气壮山河的民族赞歌,持续激励一代代青年奋勇前行。

  八十多年过去了,《黄河大合唱》的旋律时常响起,它既是历史的回响,也是现实和未来的强音,将继续鼓舞着新时代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勇往直前,砥砺奋进。

理响中国丨薪火永续 青春作答

出品单位:中国青年网

总策划:张 坤 董 时

总监制:金 锐

监 制:王 海

统 筹:王岑予

策 划:刘洪侠 田昕禾

记 者:田昕禾

摄 像:曹伟 田昕禾 王煜鑫

特别鸣谢:中国艺术研究院

责任编辑:刘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