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15日电(记者 安俐 杨月)4月13日,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君子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贵州习酒股份有限公司、凤凰网协办的科学报国与君子担当——“魅力之光”清华大学核科普暨君品对话活动在清华大学举行,梁启超先生后人、中国两院院士、中国核电一线工程师、研发专家、清华大学师生代表齐聚百年学府,探讨君子精神的当代价值,共话君子担当的时代传承,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动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梁启超孙女、梁思礼女儿梁红,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火山学和第四纪地质学家刘嘉麒,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金涌,清华大学党委原副书记韩景阳,中国核电党委副书记、董事张国华,凤凰网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凤凰卫视营管会副主任池小燕,中国航天基金会副理事长齐国生,习酒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万波,习酒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安勇,习酒股份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炜炜出席活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君子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肖红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长聘副教授何晓斌,中核集团首席科学家、霞浦核电总工程师张东辉,第二届“魅力之光”夏令营营员、中核霞浦核电有限公司工程师吴倩香,首届“魅力之光”夏令营营员、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在读博士生郑若涵、清华之友-君子励学金获得者杨航等领导嘉宾,以及清华大学师生代表、媒体代表出席活动。
“若当年只追求发表文章,中国难以造出原子弹”
当“两弹一星”的精神炬火穿越甲子春秋,今天,科学报国的基因密码深镌民族血脉,自强不息的赤子们以匠心改造贫瘠山川,“科学报国与君子担当”的时代价值愈发凸显。
韩景阳向参与本次活动的各位嘉宾致以诚挚的欢迎,对中国核电与凤凰网组织、支持本次主题活动表示衷心的感谢,对贵州习酒一直以来重视、支持研究君品文化表示感谢。她谈到,清华前辈用行动证明科技创新不仅是突破技术封锁的利器,更是厚植家国情怀的土壤。今天的中国,挑战与机遇同在,更需要依靠科学技术与道德责任,需要“科学报国与君子担当”。期待通过对话交流,能够看到思想的火花和真知灼见,在更大范围掀起关于科学报国与君子担当的讨论。今天的社会,需要优秀精神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需大家一起努力,凝聚更强的精神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君子传承”主题分享环节,梁红深情追忆了梁启超先生燃烧的报国热血和梁思礼院士“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科技报国信念,展现了一个家族对国家与民族的深厚情怀。她谈到,“科学报国与君子担当”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是祖父和父亲的人生写照。科学报国是一代代中国科学家的共同追求和品质,尤其是在今天这样冲突和竞争加剧的环境下,更加呼唤科学报国与君子担当的结合。
在“何以君子”主题分享环节,杜祥琬分享了自己作为氢弹研制参与者、“两弹一星”历史性突破的见证者,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氢弹研制面临技术封锁时,在戈壁滩的帐篷里用算盘和草稿纸日夜推演、攻克氢弹原理关键难题的难忘经历。杜院士感慨若当年只追求发表文章,中国难以造出原子弹。真正的科研应像敦煌莫高窟匠人,用毕生心血开拓光明,不计个人得失。他说,“70年前,我们的前辈在荒漠中竖起第一个核试验塔架,今天新一代清华人正在探索未知,变的是一代一代人的面孔,不变的是刻在民族血脉中的精神基因。”他勉励大家以“君子”之名,续写科学报国的新篇章。
刘嘉麒分享了自己四十余年扎根西部,在新疆、青藏高原等艰苦地区开展地质研究,住帐篷、啃干粮的科研日常。他谈到,科学报国精神的传承有三重境界,一是立志,二是立德,三是立行。当代科研工作者正生长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国核工业从跟跑者变成领跑者,这条路上写满了前辈的坚守,而未来的征程需要科研工作者以新的姿态接续奋斗,做顶天立地的研究者,以科学为舟,以报国为基,在传承与创新中共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君子答卷”。
金涌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丰富的案例,阐释了当代科学家应具备的精神与素养。他谈到,科学家一定要有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和坚韧拼搏的精神。科学家应该适应时代的需求,要具备创新的思维能力以及道德操守。
2025年,是梁启超先生发表《君子》演讲111周年,是中国核工业建立70周年,亦是习酒确立“君品文化”的第15年。从梁启超的家风传承到核工业七十载报国之路,“成功需与时代使命同频”是共同的价值追求。
“我们这代人的时代使命就是科研报国”
在“君子践行”主题分享环节,张国华简要介绍了“魅力之光”核科普活动的发展历程以及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他谈到,科学报国是“魅力之光”活动倡导的核心理念之一。从“两弹一星”的伟大成就到如今我国的核电技术跻身世界前列,一代又一代的核科学家们,以强烈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为国家的核能事业贡献了全部的力量。希望在“魅力之光”的照耀下,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以君子担当,投身于科学事业。
面对核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张国华强调“君子担当”是“魅力之光”活动对青少年的殷切希望。他引用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呼吁青少年们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的追求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从梁启超的《君子》演说到“魅力之光”的科普实践,从“两弹一星”精神到核能安全的当代使命,此次活动彰显了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深度融合。“君子”不仅是理想人格,更是一种动态的道德实践。其核心在于“以仁为本,以义为衡,以礼为行,以智为明,以信为诺”。在当代,君子精神仍可启发人们追求更高的人格境界、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君子风范主题对话现场。活动主办方供图
君子风范主题对话环节,齐国生、张东辉、吴倩香、郑若涵以及清华大学学生代表庞众望、崔扬、杨航等,聚焦科学报国、国际关系、君子精神等,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作为当代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与君子之道,并表示作为当代科研工作者应秉承君子之风,以科学报国为己任。
“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它才是力量,保障安全。”8年前高考,庞众望考出理科684分,获清华大学“自强计划”录取资格。8年过去,如今已是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博士研究生的他,在对话现场,对新时代青年人的使命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我们这代人的时代使命就是科研报国,不肩负科研报国的使命就是将困难留给下一代人。科研报国方式不分高下,关键是找到自己的方向,坚定前行。”
2014年,中核集团秦山核电有限公司组织的一场核科普讲座走进贵州省从江县第二民族中学。在这次活动中,当时还是初中生的吴倩香第一次对核工业有了初步了解。经过层层选拔和不懈努力,吴倩香通过了考试,以贵州省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夏令营资格,第一次走出黔东南,走进核电站,参观了田湾核电基地。在田湾,核电操纵员带着孩子们参观了主控室,吴倩香默默地跟在队伍末尾,静静地听核电知识,了解什么是核电站里的“黄金人”。“原来谈‘核’不必色变,我国的核电站对日常生活并没有影响,和平安全利用核能对于国家发展至关重要。”吴倩香说。
霞浦核电项目是国家批准的重大核能科技专项,使用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快堆技术,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核工业发展丰碑。如今,吴倩香已成长为中核霞浦核电有限公司转机设备采购工程师,在设计院、工程现场以及公司各部门之间,协调和处理项目采购执行工作。从对核懵懂无知、好奇的侗族小姑娘,到如今的核电站的一线工程师、核科普志愿者,谈及自己的经历,吴倩香说:“就像是前方有一束光,我在追随着它。年少时期的核科普活动,让我靠近了这束‘光’,相信未来这束‘光’,能照亮更多梦想。”